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摄影教程 > 正文
热点推荐

理解摄影构图核心才能拍出好照片(图文)

时间:2018-04-06  来源:可鸦摄影网  作者:可鸦编辑  阅读:  字体:[] [] []

曾经的我执迷于黄金分割、引导线、层次法等等五花八门的构图法则长达5年之久。以至于偶然间意识到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时,我是如此的震惊。因为构图的核心真的是如此简单。简单到大部分人都知道,却又不以为然的在实际应用时忽视掉它。从而陷入各种构图套路和技法的泥潭之中。

1、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

托马斯以前在微博询问了大家常用的构图技巧,从300多份回答中,我把各种技巧名称按提及次数排列如下:

三分法(井字构图、黄金分割)、居中构图(对称)、引导线(延长线、汇聚线)、对角线(X线构图)、画框、减法原则、对比构图、平衡法则(和谐)、层次构图(前中后景)、三角形构图、透视(比例)。三分法毫无压力的占据了答案的80%以上,其次各种摄影书籍中常常提及的引导线、画框、减法等等也多次出现。

只有几个回答很有意思:

“构图技巧有好多,斜线,井字,对比,三角等,但我觉得拍之前脑子里先预想一下最终的效果最重要。而不是到了现场拿起相机直接各种拍。”

“构图技巧最重要的那条是,并且始终是,去掉画面中与主题无关的因素”

“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蛮好:突出重点。反复在取景器中转换构图直到你所要表达的重点最突出就是不错的构图。”

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真的很简单,简单到大部分人都早已知道却选择忽视的地步: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就是先思考并确认照片的主体,或者是想要表达的主题。真的,很多人甚至看到上面这句话的时候任然会不以为然。但当我换一种说法的时候,包括托马斯自己在内都会不觉大吃一惊,后背流汗:大多数人构图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不懂三分法、对称法,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的主体、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只是凭感觉,碰运气,或者简单的套上各种条条框框的构图技巧来构图。

托马斯自己也常常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按下了快门,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要突出的主体是什么,能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最后想得到的效果是什么。(如果你融会贯通一下,甚至可以发现另外一个惊人的事实:大多数人后期不好的原因,不是因为不会Lightroom、PS、美图秀秀,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最后要调成什么样子!)

明白的摄影构图的核心原则,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流传很广,但并不严谨的说法。

错误说法1:摄影是一个做减法的艺术。

修正: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其核心就在于我们要突出的主体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会干扰主体、不符合主题的元素,我们要把他们从画面中减掉。能衬托主体、有利于主题表达的元素,我们反而要把他们加到画面之中。

错误说法2:不要把拍摄的物体放在相机画面正中央,而是要放在照片的三分之一处。

修正:到底使用哪种几何构图形式,关键还是看我们的主体和主题。三分构图法(井字构图、黄金分割构图)适用于比较自然、轻松的场景。而中央构图法,适用于主体过大、严肃庄重、天然对称等场景。

重要的事情再强调一次:大多数人构图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不懂三分法、对称法,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的主体、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

一旦我们理解了,摄影构图的核心是确认主体和主题,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照片中该加上什么,该减去什么:

有助于突出主体,表达主题的元素,我们可以加到画面中。和主体、主题无关,甚至会干扰到他们的,我们要从画面中减去。同样一个场景,我们只要变换一下主体或者主题,我们在构图上也需要做出改变。

比如下面这个场景:

如果我们的主体是雪山,主题是想表达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的雄壮威严。那么上一幅图无疑构图元素取得太多了,前景的草地不仅没有衬托出雪山的壮丽,反而占据了大量构图空间,让雪山显得很小。

因此需要做减法,减去无关的前景草地和中景云海,把构图改成下面这样。

那么要不要继续做减法,人也不要了,只给雪山一个特写呢?

像下图这样,雪山占据了画面的更多空间,但反而觉得没有上图壮阔了。这是因为我们把能和雪山呼应的,衬托出雪山宏大的人物也给减掉了。

所以摄影中的减法,并不是简单的把除了主体外的东西都统统去掉。我们只需要去掉不能衬托主体、表达主题的元素。而和主体、主题相关的元素,我们要保留在画面中,决不能简单的减去。

上面的构图,我的主题是想突出世界第三高峰的雄壮,所以需要做减法。

但是如果我改变一下主题,照片的主题是想表达当时的宏伟风光。那么我不仅不需要做减法,反而需要做加法,用全景构图的方式,把更多的元素给加进来。

下面的构图中,雪山显得更小了,但是不要紧。因为我不是想突出雪山的宏伟,而是需要表现整个日落场景的壮阔。所以草地、人、雪山、云海以及太阳,我都不放过,全部放进了构图中。

同样要注意的是,加法也不是毫无规则,什么都可以加进来的。只有能表达自然壮美的元素,比如云海、夕阳等等我才能加上去。如果有特别破坏气氛的元素,比如电线杆、发射塔等等,我们是决不能把它们给取进画面的。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还能总结出一个道理。

没有最好的构图,只有最适合你的主体或者主题的构图。

同一个场景,你想突出的主体,或者表达的主题不一样,那么构图也应该相应调整。下面三张丽江黑龙潭拍摄的照片,因为想突出的兴趣点不同,构图也完全不一样。

如果我只是想突出玉龙雪山日照金山的壮丽景象,那么下面这张局部特写无疑是最好的,没有其他元素的干扰,读者的视线被金色雪山牢牢吸引。

如果我想加入一些表现地理和环境的信息,表现这是中国的、东方的雪山,就可以多取入一个中式楼阁,作为衬托。

如果我是想表现整个丽江黑龙潭湖光山色的美景,那么继续取入黑龙潭的倒影、雾气、小桥等等,都是符合我想突出的主题的。

总而言之,没有最好的构图,只有最适合你的主体或者主题的构图。

3、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多年来,在对数千名纽约摄影学院学员的教学中,我们体会到所谓的构图法则,只能使学生困惑不解。照片的成败与这些法则关系不大。而所有摄影家一致认可的唯一规则却是“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纽约摄影学院教材》

一切的构图法则,三分法、引导线、居中对称等等,甚至“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这句话,都是为了照片的主体和主题服务的,一旦我们理解了,摄影构图的核心是确认主体和主题,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什么时候该用三分法,什么时候该用居中法,什么时候又需要另辟蹊径。

比如三分法(把物体放在照片的三分之一处,而不是正中间)是大家最熟悉的构图技巧。三分法最好用的原因是主体放正中间会比较严肃死板,主体放在过于靠边的位置又不容易让画面平衡,而三分之一附近的位置一般恰到好处。

三分法是为主体服务的,它可以让主体不太死板的同时保证画面的平衡。理解了这点,你也许可以想象到有的情况,三分法是反而不如居中对称构图的。


第一种情况是主体和主题本来就比较严肃、正经,比如教堂、皇宫、会议,那么中心对称的构图方法就更加适合了。(你也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旅行人像大部分不会把人物放中间,而证件照、职业照却几乎把人放在正中?)


第二种情况,是主体本身比较大,即使放在三分之一的位置也会让画面失去平衡。


主体占据大片画面,又没有其他物体来平衡画面,就只能把主体放在中间附近的位置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主体天然对称,比如倒影。这时用对称构图来表达也是更加合适。


不光是三分法和居中对称,引导线、框构图、层次构图等等,都是为了主体和主题服务的。抓住主体和主题这个中心,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的理解和应用各种构图技法。

理解了无论哪种构图法则,都是为了主体和主题服务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主体的特点,分析出哪种构图法则更加适合,甚至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总结:

1. 大多数人构图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不懂三分法、对称法,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的主体、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只是凭感觉,碰运气,或者简单的套上各种条条框框的构图技巧来构图。

2. 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其核心就在于我们要突出的主体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会干扰主体、不符合主题的元素,我们要把他们从画面中减掉。能衬托主体、有利于主题表达的元素,我们反而要把他们加到画面之中。

3. 一切的构图法则,三分法、引导线、居中对称等等,甚至“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这句话,都是为了照片的主体和主题服务的。

抓住照片的主体和主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你会发现摄影构图真的很简单!

赞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聚合标签:
阅读导航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如何通过构图增强作品的视觉吸引力(图文)
评论内容(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更多评论>>
用户名: [可选填]
验证码: 刷新验证码
适马发布28mm T1.5、40mm T1.5及105mm T1.5三款全画幅电影镜头(图文)
适马发布28mm T1.5
佳能发布新款旗舰级便携式摄像机XF705(图文)
佳能发布新款旗舰级
Profoto新款B10闪光灯提前曝光(图文)
Profoto新款B10闪光
GoPro Hero 7运动相机更多外观照曝光(图文)
GoPro Hero 7运动相
Cosyspeed发布Phoneslinger系列智能手机相机包(图文)
Cosyspeed发布Phone
Metabones发布新款康泰时N卡口Speed Booster及Smart转接环(图文)
Metabones发布新款
佳能或于2018 IBC发布新款广播级便携式摄像机(图文)
佳能或于2018 IBC发
索尼发布A9相机V3.10版升级固件(图文)
索尼发布A9相机V3.1
松下全画幅无反相机规格曝光(图文)
松下全画幅无反相机
佳能尼康暗斗升级,全画幅微单战场上演“三国杀”(图文)
佳能尼康暗斗升级,全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